數(shù)億美元支票背后的騙局揭秘
文章來源: 互聯(lián)網(wǎng) 作者:admin
10萬元打造華美“身世”
兩年間行騙跡跨四省市
“9位數(shù)存款”迷倒諸多女子
2004年落網(wǎng)露出原形……
“數(shù)億身價董事長”行騙四省市
檢察官指出:道德約束力的薄弱“熟人社會”向“信息社會”的轉(zhuǎn)型,給騙子詐騙以可乘之機。
45歲的韓方打著“澳大利亞投資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”的名號,編造華美身世背景,手拿數(shù)億美元的花旗銀行、中國銀行“支票”,以投資為名在北京、海南、湖北、山西等地騙取錢財,又通過婚介周旋于數(shù)名女子之間,財、色“雙收”……騙局終因一“執(zhí)著”女子的苦苦追查而真相大白……
10萬元
打造華美“身世”
45歲的韓方,是一普普通通的北京人。
韓方于1996年掛靠澳大利亞國際有限公司內(nèi)蒙古通遼辦事處,在北京成立了一個分理處。就在那時,韓方認識了趙昌——一個頗為神通的“哥們兒”。
1998年,韓方想成立一家較大的投資公司,但是沒有足夠多的資金,于是他給了趙昌10萬元,由他全權(quán)代理運作一家公司。
趙昌拿著10萬元在香港幫韓方“注冊”了一家名為“澳大利亞投資國際集團”的公司,并拿到了一套東西: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、圖章、一枚行政章、一枚合同章,還有一本所謂的公司股票、一本英文的公司章程,還有幾份“文件”——其中公司簡介中把當時的國家領(lǐng)導(dǎo)人列入顧問行列。
有了這些“本本”,韓方便以“澳大利亞投資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”的身份出現(xiàn)在各個社交場所,稱自己是澳大利亞籍華人,父母都是高干,父親去世了,母親現(xiàn)因病住在301醫(yī)院高干病房。自己曾參加過越南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等,并謊稱自己的投資公司是一個上市公司,能夠調(diào)動很多資金……
2年間
行騙跡跨四省市
山西某市搞了一個鐵路工程,當?shù)卣汛斯こ探o了一家公司,由該公司自籌資金搞這個項目。韓方和該公司的總經(jīng)理張平認識后,便以“澳大利亞投資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”的名義和他簽了一份合同,內(nèi)容是韓給這個工程投資6億美元,從而騙取了該工程的所有文件及批文等。
2000年,韓方認識了做醫(yī)藥生意的單虎。單虎請韓幫忙投資一個項目。韓方以“送禮解決資金”為由向單虎“借”了2萬元。
2001年,韓方認識了海南人王黎。2002年2月份,王黎以為韓能給其投資,便請其去??趲兔疾祉椖?。到海口后,韓給王黎出示了一張中國銀行2003年到期的1000萬美元的“存款”(實際上是韓方花5000元向“玩票”的許運買的復(fù)印件)。韓對王說動用這筆存款大約需要30多萬元人民幣,還請來了在北京順義有項目的張偉,并以投資為名,讓張、王二人給了他飛機費、住宿費等大約13至14萬元。
2002年5月份,通過王黎,韓方認識了湖北荊州某貿(mào)易公司老板袁華。袁華得到了韓方“投資1.2億項目”的口頭協(xié)議。韓方借機從袁華手中騙得4.7萬元人民幣。
“9位數(shù)存款”
迷倒諸多女子
韓方不僅善于騙錢也善于騙色,甚至利用情感騙錢。
2000年,已經(jīng)成家的韓方在重慶中天酒店認識了重慶女子劉麗。后劉麗從重慶來北京找韓方,兩人同居到2002年。同居期間,韓方陸續(xù)騙取劉麗4000余元。
2001年夏天,韓方到一家婚介公司登記征婚?;榻楣鞠群蠼o其介紹了4個女的,其間韓方還與劉麗、鄭玲等人保持著同居關(guān)系。
2001年8月,通過婚介的牽線,韓方在北京認識了聶紅。認識剛20多天,韓方便編造有急事需要用錢的謊言,從聶紅手中拿走了4000多元錢。
2001年9月,韓方認識了李科——一家公司的辦公室主任。為了套住這個“有錢的主”,并取得李科的信任,韓方把從“玩票人”(偽造、販賣銀行票據(jù)者)手中得到的在中國銀行北京分行9位數(shù)的美金“存款”,以及在中國工商銀行總行10位數(shù)人民幣存款的“資金證明”拿給李科看。交往中,韓方和李科同居了一段時間。其間韓方常以給母親看病、外出辦事、請人吃飯等為由向李科要錢。2002年5月,韓方又棄李科而去不見了蹤影……
2004年
落網(wǎng)露出原形
2002年5月,韓方從李科身邊“失蹤”后,李科終于明白自己被騙了。她找尋韓方一年多,終于將其找到,并查到了韓方的手機號碼以及其和其他女子的聯(lián)系電話,收集了韓詐騙的事實,并提醒她們不要再繼續(xù)受騙。
2003年3月,當時韓方在北京一家飯店住著的時候,李科與被騙了十幾萬的張偉找到了他。當時韓同意還錢,但以各種理由拖著。到了2004年1月初的一天,張偉和王黎又找到韓方,讓他還錢,當時韓又拿了一張美洲銀行出具的350萬美元的“支票”,企圖混過關(guān),但大家已經(jīng)根本不信他了。于是,張、王兩人寫了一份協(xié)議書,把韓方欠兩人的錢悉數(shù)列上,最后讓韓在一份17萬欠款的協(xié)議書上簽了字。
2004年1月30日,北京市東城分局的民警在一家飯店把韓方抓獲歸案。
檢察機關(guān)認定,從2000年至2002年底,韓方詐騙多人近20萬元。今年3月5日,韓方被批準逮捕,9月23日,東城區(qū)檢察院以詐騙罪對韓方依法提起公訴。
(文中人名均為化名)
檢察官說法:
“熟人社會”向“信息社會”轉(zhuǎn)型期間——
交往的空間增大
道德約束力減弱
市檢一分院檢察官徐蘇林博士分析,目前詐騙案的數(shù)量有上升趨勢,形式上更是花樣翻新。針對此案,韓方之所以能夠?qū)覍业檬謩t有其深層次的社會因素。
從社會學角度分析,當前我們的社會正處于“熟人社會”向“信息社會”的轉(zhuǎn)型期。以往的“熟人社會”中,大家一般都認識,一旦做了什么事都知道,道德和評價的約束力很強,因此欺騙等行徑比較容易控制。在當今的“信息社會”,人們交往的空間大大增加,交往對象也很不固定,所以道德約束力變得很薄弱。且由于人與人的交往很不固定,為犯罪分子的一再詐騙提供了很好的環(huán)境,“騙一起換一個地方”——如本案韓方能輾轉(zhuǎn)四省市,環(huán)境因素起了很大作用。
本案的另一特點便是通過婚介騙財。這折射了目前婚介行業(yè)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。
徐博士指出,在北京,約有近300萬待婚人口,其中有40萬人走向婚介機構(gòu)。而北京的婚介機構(gòu)從1988年建立第一家到至今的百余家,由于政府管理不嚴,缺乏嚴格的批報手續(xù),造成了一系列問題:一方面是婚介設(shè)“交友會”變相收費,找婚托騙婚;另一方面對征婚者條件說明、證件等不把關(guān),又給詐騙提供了新渠道。
女檢察官林靜從自己司法實踐的角度提出告誡:
1.不要隨便“露富”,成為騙子的“目標”。
2.不可“有病亂投醫(yī)”,從婚介找的對象,應(yīng)對對方有個觀察、了解、檢驗的過程,要“砸實”對方的真實身份。
3.受騙之后要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(quán)益。
相關(guān)法律問題
- 氣化爐騙局 1個回答
25
- 我這算是在開空頭支票嗎,算是詐騙嗎/ 5個回答
5
- 我這算是在開空頭支票嗎,算是詐騙嗎 7個回答
5
- 如果匯款過去了,才發(fā)現(xiàn)是騙局,還有什么途徑拿回來嗎? 1個回答
0
- 良心背后的辛酸與無奈 1個回答
5